回家第一句與子女說的話 影響大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6/08/28 23:58

最後更新: 2016/08/29 00:03

分享:

分享:

當父母的你,每天踏入家門,第一句向子女說的話是甚麼?「今天做完功課未?」、「今日測驗考試懂嗎?」可有想過這第些說話所造成的影響,或遠超想像?

專家指出,父母與孩子的對話若經常只圍繞讀書考試,會令孩子以為父母重視的只是成績,父母愛不愛自己,與成績掛鈎,一旦成績不如父母期望,或不及其他人,就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深遠的影響。

事實上,今年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進行的調查發現,多達四分一的受訪中學生認為「我不是和其他孩子一樣叻」,更有11%認為「我覺得自己之前所做的事都不如理想」,反映不少學生的自信及自我價值低。臨床心理學家郭韡韡表示,在臨床觀察看到,青年的自我形象建立來自兩方面,包括體現個人能力,及與朋輩、家庭的關係。她指出,父母與子女少溝通,會讓子女感到「我可有可無」,認為自己並非重要及備受關心與明白。

郭又指出,父母的溝通內容直接反映他們重視子女甚麼,她留意到部分家長與子女的溝通多圍繞學業、考試,容易讓子女感到學業成績是自我價值的單一標準,但其實成績只是反映能力的其中一項,若單以能否讀大學或考好DSE衡量個人能力,是十分單一。

要解開孩子的心結,家長是關鍵一環。該調查發現,家庭溝通質素愈好,學生抑鬱焦慮狀況愈少,但有逾3成受訪學生認為十分少家庭活動,近兩成認為與父母很少交談。郭韡韡提醒家長,切勿以學業成為彼此唯一話題,應關心學業以外的範疇,讓子女明白自己被愛與其能力無關;當子女面對困難及問題時,切勿以解決問題作導向,例如考試成績不好,是否需要補習或改善時間管理等,因子女會感到「又係我唔好、我有問題」,父母反應了解子女如何看待自己及其感受等,有需要時便與他們尋找解決方法。

撰文 : 羅卓敏 經濟日報記者